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我拿本事煮的大锅饭凭什么白让你吃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没进大学之前,相信大家都对大学充满了向往,憧憬它的美好,向往它的自由。有空就想和同学聚会或者外出旅行,搞搞自己喜欢的事情,谈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到了大学,离开了无尽的考试,离开了在窗外暗中观察的班主任,同时也离开了朝夕相处共同奋斗的同学与朋友,开始独自在一个崭新的环境下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再也不存在为一个共同目标拼了命地学习、奋斗的整片整片同学。


●有的人会说,我上了大学要努力学习,我要天天去图书馆,我要学一种乐器,我要学一门语言,我要找个男/女朋友,我要天天跑步打篮球…… 有时候看着自己的师弟师妹考完试发出来的计划,我就想告诉ta“拉倒吧”,但最后还是忍住了,谁还没有个梦想,点个赞♥当作鼓励呗!



●对于我来说,我上的这个大学,不知道是不是只有我有这种感觉,有些东西不是想自己上心就可以够到的,身边环境的影响时常让我感到沮丧、孤独、失望、绝望和愤怒。这几天,一个叫“小组作业”的东西,使我知道了“废物”这两个字是怎样写的,要不是我矜持,我400米长的大刀已经砍下去了。



●在大学,一般喜欢“小组作业”模式的课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 所有学校的马克思学院旗下的思修、近代史、马原、毛概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一般就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是去什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习、拍又红又专的视频、做什么英雄人物事迹报告、谈谈家乡的突变、谈谈你我的中国梦……

  2. 研究文化类的选修课,如中国美国法国英国文化、茶文化酒文化风俗文化。一般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展示一下你家乡的茶文化酒文化风俗文化,或者暂时一下各国文化的特点与差异。

  3. 任务型驱动的专业课与选修课,比如说工程实践、创新创业思维。一般是以小组形式做一个什么确定的东西,或者说展示某某企业、商业模式的实际应用。

  4. ……


●一般喜欢“小组作业”模式的课中,组队的模式要么自己找人,要么就被老师按照学号规律安排。自己找人呢,先从熟人入手,毕竟做起事情来省去了相互了解的这个过程,做起事情来方便一点;考虑完熟人,就可能会考虑那些长得好看的人,毕竟近水楼台先得月,主动一点,可能就会产生故事。



●但是不管是自找还是被安排,“小组作业”模式的诟病仍旧存在。熟人在一起,可能做事情就不会那么认真,遇到不做事的熟人,大多人都会牺牲额外的时间与精力去填补,碍于同学情面,不好当面指责。如果组的小哥哥小姐姐一样也是不做事,讨论的时候心不在焉,我想你们的故事不会出现,事故倒一定会发生。至于被安排就不必多说了,看造化吧。要是遇到几个傻逼,我重修得了。


于是就有一个词语形容这种行为

搭便车


搭便车行为基本含义是不付成本而坐享他人之利的投机行为,是指在一个共同利益体中,某人自觉或不自觉地,假装或不道德地滥竽充数的行为与动机。有一些人眼中只看到了“共同利益”,却刻意或不自觉地忽视了其中的“共同义务”。


●这也让我想起了50-70年代人民经济实行的“大锅饭”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有些人拼命干却得不到多大的好处,有些人好吃懒做,得到的还能有这么多。由此造成生产积极性不高,造成经济落后。



●现在的小组作业也一样,我辛辛苦苦忙上忙下,为小组的事情精心尽力,你可倒好,要么就是拖拖拖,分配下的任务都还没完成,然后就去看电影煲剧。硬是要给点时间你做吧,你给我忙活了几个小时,传过来的东西连百度的超链接、下划线、脚标都还在。右键打开文档属性,你汤姆总编辑时间五分钟都没有,忽悠谁啊?


●不闻不问,高高挂起也就算了,我今天就上讲台汇报了,就算再觉得这堂课无用,再瞧不起这门课,作为小组的成员,我不要求你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听我吹看我秀,你好歹也来一下吧?你不尊重我没有关系,你得尊重组内其他成员的劳动成果,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我就想建议其去品尝一下粪便的味道,通俗的说法:



我忙上忙下,而Ta却没干什么,而我们得到的奖励、分数是一样的,甚至Ta得到的还比我多,气得我差点就拿出铁铲去铲翻那个傻逼。这种感觉就像是你辛辛苦苦学了一个学期,那些平不去努力疯狂玩耍的人到了期末找到了你,说考试要和你操作一下,结果成绩下来你不及格而他及格了。


我拿本事煮的大锅饭

凭什么要让给这个好吃懒做的废物


●我认为,在大学里,不说全部,绝大多数的小组作业模式都存在“干好干坏都一样”的情况,从而导致内部小组内部消耗严重,工作效率低,工作积极性差,对合作逐渐感到失望和烦躁,然后培养一堆又一堆“大锅饭”式的懒汉这样的现象相信大多数大学生都经历过,或者你就是那个搭便车的人。很多时候我就十分纳闷为什么会这样子,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个人在扫地。


●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大概是10点半的晚上,我坐在一个几百个座位的大教室里面做事情,然后走进来一个叼着烟的大叔那里扫地。他扫得不急不慢,全程单手操作。扫把在他手里更像是一把铲,从前门铲到后门,然后从前面铲回后门,来来回回使整个教室充满了焦油尼古丁的气味。



●另外一个例子,有一天我在课室发现这样一张健身房传单,我就想知道这样的二维码是给谁扫的。



●在小组作业中,不知道大家是否也遇到过明明分配好各自的任务,却总是推脱、想让你顺便一起做了的猪队友。和这些人相处总会缺乏一种安全感,无法完全相信对方的承诺,总是要做好了被出尔反尔的准备。我认为,这种人缺乏契约精神


●这里的契约精神不是指它的政治学定义,在这里,当我们在说一个人“靠谱”、“守信”时,更趋向于在说这个人有契约精神。而那些“不靠谱”、“掉链子”往往是缺乏契约精神的体现。


物质利益的来往,有法律的契约;行为生活的交往,有精神的契约。在商业行为中,以文字形式确定的契约大多数人都能遵守,因为一旦毁约,会受到经济上的损失,而那些不守约的行为大多是发生在口头上的契约,或是一些无法让人轻易察觉的不明显的契约形式。


●我们的小组作业,基本都是口头上的契约,基本上没有见过做个作业还要签合同的。既然决定了要共同干一件事情,就应当自觉履行相应的共同义务。而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们更喜欢那些靠谱的人,和他们一起共事觉得很有安全感,大可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他。而每一次的说到做到,就是在给自己积累信用财富,大家以后就会更加认同你的这张脸;而那些信用破产的人,必将在大伙面前寸步难行。


●所以我建议各个高校把不必要的小组作业都给取消掉,不是所有作业都需要1+1>2 的效果,也不是所有作业都需要六七个人去完成,人太多反而会出现“和尚挑水”一样的相互推诿。



一个人能走得更快,但是一群人能走得更远。回过来想,当身处的小组中出现搭便车行为的时候,我们自己也是不是要反思一下,我们是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任务是否分配到人头,组长是否有足够的威信,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将不参与的成员除名……


●我有本事煮我的大锅饭,我很乐意想一起吃饭的人给我这锅饭“添油加醋”,但若是脸皮厚得想白吃我这大锅饭,对不起,




-END-


长按识别即可关注


*文中部分插图与内容源于并修改于网络*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