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石景山模式口旧时有4处过街楼您知道吗?看看都在哪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说起位于石景山区中西部的模式口大街,想必读者不会陌生。模式口大街——约1500米长的龙形古道穿模式口村而过,这是几百年来贯通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道磨石口村(现名模式口)段。京西古道俗称驼铃古道,旧时,模式口村商贸繁荣,商贾叫卖声、驼铃声不绝于耳,甚是热闹。留存下来的人文景观相当丰富,街区内的古庙、古树、传统民居独具特色。

名胜古迹就这样静静地分布在大街两侧。斑驳的土墙、风化的石构件、漫漶的碑刻、残损的民居门楼,都向人们昭示着昔日的不凡岁月。据了解,这条大街还曾设有四座过街楼,但现今原貌已毁,仅留有残缺的墙基遗址。今天,我们一起怀着对过去岁月的敬畏找寻消逝了的过街楼,探访它曾经的辉煌……

▲模式口景致


旧时4处模式口过街楼在哪里?


比较被学界认可的说法是:模式口大街龙形古道共9个弯,从东向西,第一个过街楼位于现今“京西古道”石碑附近,现在已经不复存在,曾是模式口大街四个过街楼中最壮观的一个。


第一个过街楼


第二个过街楼位于承恩寺向西约300米处,据石景山区文物爱好者姚淑琴调查显示,该处过街楼上的女儿墙在建国初尚存,后来由于居民修建房屋等原因被拆,现只剩南侧墙垛留存。


第二个过街楼


再往西100米左右,即是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第三个模式口过街楼遗址,北侧墙垛被保护性修缮过,下方放置了一个憨态可掬的小狮子。


第三个过街楼


继续向西踱步,在大约离模式口大街最西端150米处为第四个过街楼遗址,它的两侧墙基都保存完好,是现存最完好的一处过街楼遗址。


第四个过街楼


如今,4处过街楼遗址均于2016年被列入石景山区不可移动文物名录,成为受保护的历史遗迹。


旧时模式口过街楼长什么样子?


至今为止,没有找到模式口过街楼的老照片或权威性的手绘原图,过街楼原貌众说纷纭。关于这个问题,小编咨询了很多专家学者和大街上的老住户。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是它不同于老北京城区类似前门牌楼的样子。它是砖石结构,基座用山石垒砌,拱券用城砖砌筑而成。下面留有门洞供行人车马出入,依街而建。传说在第二处过街楼上有法海寺第一任住持题写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的对联。


▲何大齐所绘“京西古道风情图”里过街楼的样子

旧时模式口过街楼的作用是什么?


前面我们提到,由于模式口大街特殊的地理位置——是从西、北方进入北京城的关键隘口,明清时期,来京的煤炭、皮货等都得通过模式口大街进入北京城,模式口大街短短数千米,商贾往来络绎不绝,在这里设立关卡有助于管理来往商贩。另据《光绪顺天府志·地理志》云:“(蓟县)西北三十五里,磨石口镇,千总镇焉。”由此可证,清朝之时,此村就是镇级行政聚落,派千总镇守,模式口村重要的经济、军事地位可见一斑。既然模式口村在政治上、经济上处于北京西郊的咽喉,那么也不难理解短短1千多米的街道设立4个过街楼用于日常管理和战争时期的军事驻守了。

本文由谢东艳收集整理

来源:石景山公共文化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