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东埠古街昔日繁华,孕育成就千年瓷都.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浮梁县委宣传部长董先生与瑶里镇长陪同,我慕名来到东埠古街。

东埠古街是浮梁四大古街之一,由古街、古桥、古码头等组成,是瓷土运输造就的古街,是古时候启运高岭土的大码头和集散地,被誉为“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

浮梁,一直被誉为千年瓷都源地。“新平冶陶,始于汉世”。

东晋时景德镇称新平镇。唐武德四年(621)置新平县,新平镇属之,因在昌江之南,又称昌南镇。天宝元年(742)改名浮梁。

浮梁县“水土宜陶”,陶瓷烧造历史源远流长,其瓷业在中国乃至世界制瓷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位置。

唐初,昌南瓷在京都被誉为“假玉器”。南宋以后,逐步成为全国制瓷中心。


元朝在浮梁景德镇设立“浮梁瓷局”,这一举措为未来世界瓷都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自元代开始至明清历代皇帝都派员到景德镇监制宫廷用瓷,设瓷局、置御窑,陶瓷工业非常繁荣。

浮梁境内高岭村是古代景德镇制瓷原料的产地,十八世纪初,“高岭”之名传播国外,成为国际黏土矿物学通用术语—“高岭土”的命名地,高岭也一度成为国内外陶瓷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应该说是浮梁孕育了瓷都,高岭把瓷都推向了世界。


丰富的瓷土资源、窑柴资源以及便捷的水运成就了浮梁作为“瓷之源”的辉煌历史

浮梁当时作为全国陶瓷制作的中心,八方工匠纷至沓来,千年窑火生生不息。

东埠位于高岭山下的东河岸边,东河则是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的源头之一,它曾是景德镇的重要交通运输动脉。

宋代这里名叫鸿潭,成为码头集镇后改名东埠,意即东河边的码头。

连接东河南北两岸的万年桥,在波涛滚滚的东河上已经屹立了几百年。因年代久远,人们称之为“万年桥”。这里也是上街和中街头的结合部。我们踏上万年桥,走进了东埠古街的时空隧道。

史料记载,东埠古街两岸,从南宋(公元1127年)开始,随着高岭土大量开采,这里就自然成为高岭土装船启运处和集中点。

这里曾是船只的云集码头,二里多路龙眼码头一个接着一个;从上街下船的“双埠台”三十有余。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就是东埠古街当时启运高岭土生产繁荣景象的写照。

明代时这里是高岭土的集散地,商业繁荣,渐渐形成了一条商业街,

街道两旁林立的店铺和青石板上独轮车辗出的凹痕,是古代东埠码头装运高岭土繁忙景象的真实记录。 

东埠古街东西走向,中间以青石板和麻石砌成的三米宽的街面,

明清时街面已经长达一千米

东埠古街分为上街头,中街头和下街头。

明、清时期,这里有药店、布店、鞋店、豆腐店、猪肉店、糕点店、理发店、杂货店、饮食店等几十家店铺。

每间店面都有前后两门,前门正对着街面,后门房屋为吊脚楼,对着碧波荡漾的东河。

   店铺一般为两层结构,一楼为店铺,临街的一面是活动的木排门,可装可卸,

后门临河的房屋则是吊脚楼或木楼建筑,间间相连。

西街的油坊、餐馆规模较大,可供集团用睡。


西街除了店铺外,还集中了大户人家的住宅。

建筑为徽派格局,有商字型的大门、错落有致的马头墙等。古街转弯处的房屋墙体上还嵌有“泰山石敢当”字样的石碑。

这里有个奇怪的现象:店铺的柜台都砌的很高,当地人称“水码头”。之所以砌得高,主要是在古代方便骑马、坐轿(山区两人肩抬的轿子)的人选购店铺 内的货物。

东埠古街东西两头原先各有一个码头,现在东头的码头依然保存完整。

当年大量的高岭土、瑶里釉石和窑柴就是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到景德镇,

船从景德镇返回时将盐、布、百货等带到东埠转售。

在青石板路面中间有一条深深的凹痕。

是古代运货的独轮车来往经过时轧出的车辙,日久天长便成了凹痕,凹痕印证了东埠古街昔日的繁华。

为了方便运送高岭土,靠河的店铺每隔几家的楼下面,都特意建有一个通道,


沿着台阶可以直通到东河边。

上街沿河均设有建房,每隔几户人家的门前,建有一个方便过往客商和运送高岭土的工人遮风避雨的廊亭。

看到了那些遗留下来的古码头,

依稀可以想像高岭瓷土等货物在这里装船卸货

一位汪星人热情地走过来,貌似要主动陪同我们参观古码头。

古码头上鸡妈们在跳现代广场舞

汪星人狗仗人势,吆喝驱赶着着广场舞鸡妈们回避肃静;

一时间,鸡飞狗跳,好不热闹。

在汪星人的引导下,我发现古码头的石阶上有些石洞。

原来这石洞是就是用来插船篙的。

曾有民谣这样描述这条街:“上街头,下街头,街长不见头;丝绸缎,糖醋油,店面八百九”,

生动地再现了唐诗中“浮梁歙州,万国来求”盛世景象。

值得一提的是,这条街的东头耸立着一块清朝乾隆年间的禁令牌。禁令牌于清朝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由浮梁县署所立,上面刻者《东埠街码头瓷土装运告示》。

立禁令牌与一桩旧案有关。碑文记载,清朝乾隆年间,高岭土的采运达到了顶峰,当时东埠码头船如梭,人如流。

有家船户王某为阻止婺源县的船户陈某在此装运高岭土,以求囤积居奇,独霸高岭土运输贸易,经常蓄意闹事。

后来,陈某将王某告到了浮梁五品知县那里,县官查明此事后,就命人在此处立碑刻文,

告诫不论本地或外地的所有船户,装运高岭土必须听从商家的调遣,不得欺行霸市,排挤其他船户,挠乱市场经济秩序,若有违令者,立即将其披枷戴锁,罚站河边示众。

这块普普通通的石碑,并不仅仅是一则简单的告示,而是我国历史上反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一个鲜明案例。

正因为有着严明的法令约束,东埠古街的运输贸易才得以蓬勃发展,

并且在明清两代直至建国前的近400年时间里,一度成为景德镇东部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凝视龙眼码头的“龙眼”,我仿佛听到了繁忙船只的桨声欸乃;

打量青石板上的凹痕,仿佛见到了独轮车队的亦步亦趋。

回望古廊亭的那一抹风景,

但见亦为东埠古街后代的汪星人深情地依依不舍,那目光仿佛在祝福——

人在旅途,一路平安……


部分专业说明参考网络资料。更多精彩图文请关注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6046362147)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