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乡土文学】牡丹烟的故事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牡丹烟的故事

牡丹烟

20150312

正月十七,父亲生日。二哥邀请了堂姐、堂姐夫一起吃晚饭。我带上了一包烟,软中华。我是不抽烟的,堂姐夫是烟民。

饭前,拆包,递上一支。饭毕,我又递上一支,同时将这整包奉上。“我不抽烟,给你吧。”“给我?”堂姐夫看我一眼。我点点头。“那我收下啦。”看出来,堂姐夫很高兴。

堂姐夫现在的身份是“老板”,但他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贩钢者”,戴南像他一样以贩买贩卖不锈钢为业的人多得“可以用粪箕扫”。贩钢业萧条的今天,相当多的贩钢者已等同于无业者。

堂姐夫曾经做过时间不短的专职司机。司机的身份跟老板不好相提并论,但他那时掏出来的烟比村干部高一个档次——堂姐夫是“D镇税务所”的专职司机。堂姐夫替税务所开“挂桨机船”,挂桨机船却不是税务所的,船是我们村办厂购置的,堂姐夫的工资也是村办厂发放。说白了,这是我们村办厂对税务所“行贿”。这种事搁现在,太正常了,,堂姐夫当D镇税务所的专职司机却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事。

八六年春节吧,记不清是什么场合什么原因堂姐夫竟送给不会抽烟的我一包烟,一包牡丹烟,说是让我“用”,其时我刚工作半年。

牡丹烟应该是那时最高档的烟了。关于香烟的档次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公社干部“二边分”(大前门),大队干部“四脚奔”(飞马),小队干部“角四分”(勇士),一般社员一毛找二分(八分钱,经济),没脚蟹只能“用秤称”(抽旱烟、水烟)。

牡丹烟的外包装配得上它的档次,大红的烟盒上绽放着一株硕大的牡丹,真是国色天香啊。这么高档的烟我自然舍不得用,我将它放在衣服的里兜里乘轮船去竹泓上班。

多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换个方向何尚不是“话逢知己千句少,酒不投机半杯多”,那次不知遇上了什么人也不知什么原因我竟然跟旅伴们侃上了,我并不是“人来熟”。有一点可以肯定,遇上的不是什么颜色知己,这个我记得清楚。轮船抵达竹泓时,我光顾着谈话而忘了上岸,明白过来时,轮船已经驶离码头了。下一站是“志方”,离竹泓足有六七华里。惶急之中,我也没有考虑可能性,就奔向轮船后梢(行驶中前门是关闭的)。

正好有一工作人员在那汲水,我从里兜里掏出牡丹烟,开包抽出一支递上,并说明情况。那工作人员瞟了一眼我的烟盒,又将我递上的烟放在眼前转转,然后置于鼻翼下吸了几吸,确定无疑后说,“再给一支机长,我去说说。”他沿着船舷走向前方的驾驶室,很快便返回说,“前边靠岸。”

我返回座位时,船头已转向河岸。“咦,这儿没有站啊,船怎么靠岸呢。”乘客议论着。我拿着行李走向已经打开的前门,我相信,此时的我在其他乘客的眼里不知是个怎样尊贵的客人呢,殊不知,不是我尊贵,而是烟高档。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