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北京人过中秋节,局气!有面儿!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各位亲,今天是中秋佳节,想必节日的吃食您都已经备好了吧? 就等着晚上吃着月饼,磕着瓜子,再就着一串晶莹剔透的“玫瑰香”赏月。



有道是:“八月十五中秋节,水果月饼摆满碟”,不过您要真认为这就是中秋节的全部,那真就是大错特错了!


忌月

女拜男不拜



老北京人习惯把中秋节称为“八月节”,还被称为“女儿节”。因古人认为月亮属“阴”,所以认为拜月都是女人的事。



过去每临中秋黄昏时分,待明月升起,老北京每家每户的女眷会在庭院的东南设一香案,案上至少有三盘月饼、三盘水果,案前放上毛豆枝子、鸡冠子花、切成莲花瓣形的莲瓣西瓜和九节藕。女人一一向月而拜。



毛豆枝,代表月亮中的桂树;鸡冠花,象征月亮里的娑罗树;九节藕,象征“九九”至尊意。



祭月时还要有“月光码”,是非常大的一张草纸,印一些神符,上半截印太阴星君,下半截印月公、兔儿爷。然后糊在秫秸杆上,插在中间。过去有个儿歌,“月光码,供当中”。



祭毕,一家人围桌而坐,饮团圆酒,分吃团圆月饼,其乐融融。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自古以来就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传统,直到上世纪40年代末,老北京还有祭月、拜月的习俗。


另外老北京人家的儿媳妇讲究“八月十五在婆家、十六回娘家”。


吃月

吃红不吃白



北京自产的特色月饼,就是自来红与自来白,不过在中秋祭祀的供桌案几上,只有自来红,没有自来白。



这一是讨个吉利,二是好看好吃。自来红皮要用芝麻油做,里面放有不同的果仁,还有北京的“青丝、红丝”(杨梅和陈皮),而且要有冰糖;而自来白的馅料就比较随意了。



北京人过中秋节一家人还要吃“团圆饼”,用红糖、芝麻酱制作,以象征全家甜甜蜜蜜、团圆和美之意。


供月

要“榴”不要“梨”



中秋节的供果摆放同样有讲究,如在摆供瓜果时不能放梨,因“梨”与“离”同音。西瓜不是整个放供桌上就可以的,要“瓣刻如莲花”,是不可缺少的供品,取团圆之意。



而石榴,则是中秋节被追捧的果子,因其色彩鲜艳、子多饱满,常被用作喜庆水果,象征多子多福、子孙满堂。



摆放供果时,特别讲究搭配,不同水果摆放在一起,有着不同的寓意。如桃和石榴摆放在一起,寓意多寿多福;栗子和柿子摆在一起,名曰“利于商家的繁荣”。



如若柿子、苹果成对供,则寓意“事事平安”;撒上一把桂圆,意在“贵在团圆”;远方的游子无法回家,摆上藕,义喻“藕断丝连”。


玩月

兔儿爷手中颠儿



兔儿爷是老北京中秋时令的传统物件,也是惟一一个能拿手里玩的神仙。兔儿爷的“家”在花市外的灶君庙,是北京本土的神仙。



兔儿爷首先是兔,也是人(穿盔甲,拟人化),既憨态可掬又威武雄壮,和其他“神仙”比,兔儿爷在上供过后,就是小孩儿手里的玩意儿了,真是最可爱,最亲民的“神仙”了。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老北京人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醉月

桂花酒上头



桂花酒酿造的佳期就在金秋八月,于是中秋节饮桂花酒,也就成了“绝配”。桂花象征富贵吉祥、子孙昌盛,在中秋团圆之日,饮几杯由桂花调配的佳酿,那日后的生活一定也是吉祥如意。


品秋

螃蟹啃不够



北京人中秋吃螃蟹,这曹雪芹老先生在《红楼梦》里已经做过详细描述,看的人是哈喇子直流。



吃螃蟹,有诀窍:是尖脐儿吃膏儿,圆脐儿吃黄儿啊!螃蟹您蒸着吃,那是最通常的吃法了。其实,讲究的人吃醉蟹。其味道清香肉活,味鲜吊舌,有着“天下第一美味”之称。



老北京做螃蟹最正宗的馆子就数前门外马路西的正阳楼了。正阳楼的螃蟹个大味美,做法清新,保留了大闸蟹本身的鲜味,也成了无数北京人对于大闸蟹的一段回忆。


追月

夜游走起来



老北京中秋夜出游赏月叫做“走月亮”。每当中秋月亮升起时,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面对皓月当空,他们还会讲故事、猜月谜、解灯谜、赏花、“追月”(孩子们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之俗。



有条件的人家可以到北海、陶然亭、卢沟桥等地赏月。没条件的,就在院里摆上一口缸,观赏其中的月影。对喜好戏剧的人来说,中秋赏月听戏又是一种别样的生活情趣。


游月

花灯耍起来



中秋节,要玩花灯。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



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也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好不热闹。



十一长假,又恰逢中秋,少不了亲戚走动,老友相逢。这时候,咱北京人的讲礼数、懂规矩就要派上用场了。



饭桌上的忌讳


吃鱼不能说“翻”

翻鱼和翻船同音。应该把鱼从头开始倒转一面,叫做“掉头”,安全回来的意思。



家里来客人了,添饭时一定不能说:还要饭吗?

客人走后家里大人肯定要一通叨叨你!说过多少次添饭添饭,你才要饭的呢!



不许用筷子敲盘碗

大人会说你像什么样子!乞丐吗?



下饺子皮破了不能说“破”

说“破”不吉利,这点在过年时尤其重要。要说饺子“挣”了。



筷子不许立插米饭中

因为象征香炉,只有死刑犯的辞阳饭才这样插筷子。



吃饭不吧唧,喝汤不吸溜

这关系到一个家庭的基本教养。



全家人一起吃饭,长辈不动筷,晚辈不能动



吃饭时,手要扶碗

不许一只手放在桌下。



乱翻盘子,会被敲手


问候的规矩


“您吃了吗?”

这是最有北京味儿的打招呼方式,其实并不是真的问吃没吃,而是反映出北京的礼数,“说声请,叫声您”,透着亲切和关心。


行住坐卧规矩



坐着不抖落腿;站着不倚门;说话不高声;不压别人的肩膀;做客时不进没有人的房间。


问路的规矩



不管开车骑车,一定得从车上下来,不要居高临下地跟对方讲话。


必须尊老



长辈跟小辈说话时,小辈得乖乖听着,不许嘟囔,更不许还嘴。



这北京话,诙谐、直白,透露着亲切劲儿,其中也蕴含着不少“规矩”


“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


北京城过去谁家要是有个迎婚嫁娶、请客吃饭的,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叫“三天为请,两天为叫,当天为提溜”。


“酒满敬人,茶满欺客”


劝酒时要斟满,是对对方的尊重,但倒茶恰恰相反,绝不能满,满了就是欺客。


“七十不留饭、八十不留住”


过去有七八十岁的老人到家里拜访或串门。一般是不留饭或住宿的,万一吃着半截儿或第二天一早穿不上鞋,这纵有千般巧嘴也说不清了。


“四六不成材”


过去盖房有个不成文规矩,必须以单数为主,要么三间,要么五间,要是盖成四间或六间,就没有了主次之分了,因此在老北京那会儿“四六不成材”是盖房的规矩。



整理/壹月陆日

大家都在看

▶️明日中秋 | 中秋节还有比吃月饼更更更更更更重要的事,千万别忘了做!


▶️交道口!东城最无敌的地界儿!北京的精气神都在这儿!


▶️中国最伟大神奇的园林——颐和园!藏着震惊世人的玄机与秘密!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