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荐读】田连元丨一位伟大的创作员——忆阎肃同志(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田连元 


一位伟大的创作员——忆阎肃同志(上)

田连元与阎肃1990年春晚后台合影
他是一个名字和个性完全相反的人,
他是一个情感丰富溢于言表的人,
他是一个不知老之已至而越老发挥精神的人;
他是一个洞悉世事看透人生而无忧无虑的人
他是一个工作起来忘记疲劳的人
他是一个把冥思苦想出的最美语言留给世人永远传承的人,
他就是阎肃同志。

与阎肃先生的认识,初为慕名后则相见,虽相见无多,但每次见面的印象都深镌脑海,挥之不去。

1978年,歌舞团恢复了革命传统歌剧《》的排练,我为副导演。没想到,一经演出,在人民文化宫竟来了个五十场爆满。这在本溪文艺界的历史上是少有的现象,全团演职员欢欣鼓舞,看戏的观众交口称赞,都说“好戏,好戏……”

然而戏好,在于本子好,本子好在于词儿写的好,那“红梅赞”、那“绣红旗”的唱段写的真是沁人心脾,震撼心灵,多少年来在广大群众中传唱不休。我知道,这词儿出自阎肃先生的手笔,未见其人,已是钦佩之至。
1990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我首次见到了阎肃先生,那年春晚,他和导演黄一鹤都是策划者,他们让我担当“红队”(亦即曲艺队)队长,另有“黄队”(小品队)队长为冯巩,“兰队”(歌舞队)队长为阚丽君。
我与阎肃先生相见,大有一见如故之感,这是因为阎肃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真诚、率直、本色、不修饰、不虚伪,通俗点说就是“不装”,与时下很多年轻大腕儿相比简直就是真金与黄铜之差,阎肃是黄金。
他见我,先是哈哈大笑着说:“哈哈!老田这回来了好了,什么话到他嘴里一说,变味儿……我天天看你的评书!哈哈……
我则说:“阎公(界内不少人喜欢这样称呼他)我们团演过您写的《》,词写的真棒。”

阎肃哈哈大笑着说:“这回好,咱俩一见面先相互吹捧!哈哈……”

我们一见面就熟悉了,颇似老友重逢。那时按照导演的设计,有一个三个队长比赛打擂讲笑话的情节,要求每个队长讲一个分钟的小笑话,要把大家逗乐,超过一分钟莫违规。导演想出这样一个点子,无非是想把节目的时间尽量缩短,效果又要绝对火爆,这完全是主观想像,不能实际总现。记得当时我就明确表态,一分钟把大伙逗笑了那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笑话总得有个铺叙过程,最后才能引人发笑,一分钟内,情节还没说清楚,怎么能让观众笑呢!我心想,这纯属导演一厢情愿,实际行不通的情况。但导演很固执,他觉得一分钟笑话是可以搞出来的。他为此专门召开了一个座谈会,请来了漫画家方成,相声演员侯跃文、李金斗等人,阎肃同志也在场,大家坐在那里,搜肠刮肚,讲述一分钟的笑话,这些位以幽默、喜剧为专长的人物,到了此时此刻,虽也讲了几个笑话,都没有一队能把大家说乐了的。都觉得一分钟时间实在是太短了点儿。
我以为,这回导演可以罢兵休战了,不料导演是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主儿,他让各位回去,各自再找资料,查书籍,一旦发现好作品,立即向我们三个队长传达。
真难为阎肃先生,一天后,他就向我推荐了三个一分钟小笑话,其中一个我颇感兴趣,这就是“鳄鱼池畔打赌”的笑话,我做了些改编和整理,又恰逢本溪歌舞团在“朝阳剧场”演出,我试演了两场效果不错,后来拿上春晚,以59秒的时间迎得了观众的强烈反响!我真服了导演这股犟劲儿,愣把一分钟的笑话给逼出来了,直到今天,有的观众见到我,还在复述那句“谁把我推下去的”,但人们不知道,这个小笑话是阎肃同志帮我从《外国幽默》里找出来的。

那年春晚演完,演职员们相继退场,我走在最后,当我走出直播现场路经圆形走廊时,却看见阎肃先生独自坐在走廊的椅子上,面容似沉思,回忆?又有点失意的样子,我走上前去问道:“阎公,晚会都完了,您还在创作吗?
阎公见我答说:“不是,我不知是怎么回事,在这里闹哄哄的两个多月,怎么忽然今晚上就都走了,我觉得有点不得劲,有点儿孤独感……”
我说:“世上没有不散的宴席,今年散了,明年您又来了,别孤独,我和您照张像吧!”

于是就拍了这张照片,1990年春晚,我50岁,阎公61岁。

 我和阎肃同志见过多次,如果你要让我描述一下他的外表形象,尽管我是个说书人,善于给人物“开脸”儿,我也只能说他是“衣不出众,貌不惊人”。我没记得他穿过时尚款式引人注目的衣服,也没见过他修饰过“发式”或整理过“门面”,他如果走在大街上人群里,你会很难找到他,他就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个极普通的老头儿。
但他是阎肃,他是写过无数感人肺腑、敲击心灵的歌词的人。像《雾里看花》、《前门情思大碗茶》、《敢问路在何方》和堪称红色经典的《》、《党的女儿》等剧本,这又看到他的与众不同之处,哪里与众不同呢?我们只能说,他是那块包着“和氏璧”的璞玉,是掩藏着珍珠的蚌贝,如唐人白居易所说“浑金、璞玉,方圭圆珠,虽性异质殊皆,国宝也。”(见《除孔戣等官制》)阎肃堪称国宝。

在“阎肃先进事迹报告”会上,中央电视台主持人朱迅说,1999年,当时她正在国外留学,那年春节晚会有一首歌叫《风,请你告诉我》,歌词作者是阎肃,她当时不知阎肃是何人,但那歌词打动了她:“风,请你告诉我,故乡早春梅花几朵,桃花几朵?”妈妈的脸上笑容几多,泪痕几多?”

海外游子被这歌词,歌声引动了思乡之情,她想念北京,想念故乡,想念母亲……她说:“我回国不能说是仅仅听了一首阎肃老师的歌曲,但这首歌也是引发我回国的动力之一。”
朱迅回国后,成了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又有幸和阎肃同志有了接触,使她真正认识到了这位“大家”的风范。阎肃同志八十大寿的那天,他还在和朱迅作节目,并说:“今天我向观众献上一份厚礼,介绍成功的经验”。
这经验其实就八个字“天分、勤奋、缘份,本分”阎公解释说:“所谓天分,你得是那块料,你要是块料勤奋也不行,铁杵磨成针‘你得是块铁,你要是块木头,怎么也磨不成针,顶多是根牙签儿;缘份是机遇,把住机遇,不可失去;最后这两个字本分很重要,你要本分,本分就是做人的根本,人格、品行,有了前六个字,你可以成为大腕儿,但你成了大腕儿,却没有做人的根本,!”
阎公八十感言是送给别人的感言也是他自己的写照,阎肃用他人生的足迹,扎扎实实地走出这八个字。
1995年,时值“电视评书”播出十周年,辽宁电视台要搞一台纪念性文艺晚会,晚会缺少一首主题歌词,找了几位歌词作者,写了几首,都觉得不够理想。当时我正在北京“梅迪亚”宾馆给中央电视台搞节目,阎肃同志也住在那里策划中央电视台春节晚会,我向阎肃同志说:“阎公,大胆向你求点事可以吗?”
他答:“什么事”?

我说:“您正在忙,本不该求您,”耽误您的时间精力,但想到您爱听评书,辽宁台正搞一个电视评书十周年晚会,想请您给写个主题歌词,不知可否?”他当即说:“啊,行,今晚我回家考虑一下,晚天交稿。”

他答应的如此痛快,出乎我的预料。我忽然想起有人说:“阎老头儿,那是土地庙门前那块匾——有求必应。
他真的是“有求必应”而且应则认真,出手不凡,第二天他把歌词拿来,给我一读,我拍手叫好,连说“非阎公莫属……”歌词写了十二句,当时我全能背诵,如今我只记得前四句了:
              一块惊堂木,
              敲动万人心,
              挥扇洒风雨,
              谈笑论古今……
只这前四句,就已把评书艺术概括得全面、深遂、形象、到位。
我佩服阎公,感谢阎公!
他乃一老叟,
心海中装有大千世界,
他是一智者,
思维中缠绕着世事沧桑,
他能让世间万物瞬间化做醒世箴言,
他能让沧桑变化从笔尖自然流淌……
(未完待续)



来源:溪文化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