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南苑,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南苑机场。殊不知,南苑曾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明清时,南苑占地210平方公里,是明清时北京城的三倍。如今北京城南部的很多地名就是来源于当时,如大红门、西红门、小红门、旧宫等,它们当年正是南苑的大门和皇帝歇息的行宫。
沧海桑田,作为皇家禁苑的南苑早已不再。但它仍然留下了诸多痕迹,以供后来者追忆过去的历史……
这南苑的正门有多重要呢?明清时期,它可是帝王赴南苑必经和歇憩之地,也是各地信使及给皇宫送粮米等人所经之地。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王翚所绘的《康熙南巡图》第一卷中,描绘的就是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康熙从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到京郊南苑的情景,画面开始即为永定门,送行的文武官员,站在护城河岸边。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大路上行进,康熙坐在一匹白马上,由武装侍卫前后呼拥。前哨越过一座石桥后,抵近南苑行宫的大门——大红门。
大卫对麋鹿的发现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极大兴趣,从1866年到1876年的十年间,英、法、德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各种手段,共从北京南苑弄走几十头麇鹿,饲养在动物园里。
1894年,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南苑的围墙,方圆210平公里的皇游猎苑沦为一片泽国,许多麋鹿逃散出去并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国联军趁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而那些流落于异国他乡的麋鹿,由于环境的不适应,种群规模逐渐缩小而纷纷死去。就在这时,人们发现,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乌邦寺庄园内,有一群麋鹿,这是1898年,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林、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麋鹿,共计18头悉数买下后饲养于此。1914年,麋鹿已达88头,二战时达到255头。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320头,均为当初18头麋鹿的后代。
文字来源:北京晚报官网—北晚新视觉网
马淑贞
图片自网络
看完故事,还真是有点想去南海子看看命途多舛的麋鹿了……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