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旅游景点联盟

侃史 如今只剩名字的旧宫、大红门,曾经辉煌得很!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 - -
楼主

提起南苑,很多人都会首先想到南苑机场。殊不知,南苑曾是元、明、清三代的皇家苑囿。明清时,南苑占地210平方公里,是明清时北京城的三倍。如今北京城南部的很多地名就是来源于当时,如大红门、西红门、小红门、旧宫等,它们当年正是南苑的大门和皇帝歇息的行宫。


沧海桑田,作为皇家禁苑的南苑早已不再。但它仍然留下了诸多痕迹,以供后来者追忆过去的历史……


大红门原是南苑大门?


南苑作为皇家园囿,自然需要大门供皇家经过,明代就在围墙上辟有北红门、西红门、南红门、东红门四座大门。清朝康熙年间,在明朝四门的基础上,添设五门,形成了九门之制。九座大门配置情形为:北、东、西各两门,南面为三个门。

根据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的《南苑全图》可知,每个门的规置也不尽相同:大红门、南红门、镇国寺门、双桥门为三个门洞,中间大两边小;西红门、黄村门、回城门为两个门洞,一大一小;东红门、小红门为一个门洞。北京城是坐北朝南,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北京的正门,而南苑为皇家苑囿,面对北京城,坐南朝北,北红门(即大红门)为南苑的正门。
 

这南苑的正门有多重要呢?明清时期,它可是帝王赴南苑必经和歇憩之地,也是各地信使及给皇宫送粮米等人所经之地。清初六大画家之一王翚所绘的《康熙南巡图》第一卷中,描绘的就是康熙二十八年正月初八,康熙从北京外城的永定门到京郊南苑的情景,画面开始即为永定门,送行的文武官员,站在护城河岸边。浩浩荡荡的队伍在大路上行进,康熙坐在一匹白马上,由武装侍卫前后呼拥。前哨越过一座石桥后,抵近南苑行宫的大门——大红门。


旧宫新宫有何用?


那么南苑作为皇家园囿,帝王在这都做些什么呢?原来,这里进行的主要活动是行围游猎、阅武军训等,都是骑马,因此,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布置一个用来休息的建筑场所,南苑内除团河行宫外,旧衙门行宫、新衙门行宫以及南红门行宫相互距离都在10公里以内。
 
旧衙门行宫是南苑内的第一座行宫,早年为明代旧衙门提督署,当时是上林苑内监提督办公之处。清顺治十五年,修葺之后,改为旧衙门行宫,简称旧宫。以满足处理政务、居住和读书的需求,此后一直沿用此名。乾隆后有诗曰:“清时作行宫,明季乃衙门,不必其名易,于中鉴斯存。”旧宫东有凉水河,西有小龙河,古木参天,芳草如茵。
 

新衙门行宫和旧衙门行宫一样,也是由明代提督署改建而成,简称新宫,行宫内建筑并不太多,但“几清无俗氛,树古过乔枝”,清朝皇帝常欣赏这里的雅致氛围,在此赏花、读书。乾隆时,新宫在东西两侧新添了一下建筑,比以前宏伟了许多。
 
南红门行宫是位于南红门内的一处行宫,行宫前后均有河水相绕,风光旖旎。在它附近有晾鹰台,因为皇帝常在晾鹰台行围大阅,大阅后常驻跸南红门附近,康熙到南红门行宫的次数非常多。

南海子中的麋鹿轰动世界?


聊到南苑,还不得不提如今坐落于南苑机场东南边、南五环和南六环之间的南海子公园,公园里有个麋鹿苑,这里面可是蕴含了一段非常传奇的故事。
 
麋鹿原是中国特有的世界珍稀物种,由于“角似鹿,面似马,蹄似牛,尾似驴”而被俗称为“四不像”。汉朝以后,中国野生麋鹿大大减少,元朝以后人工驯养种群大于野生种群,明末清初,野生种群绝迹,最后只剩下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人工驯养的不足300头种群。

 
1865年秋天,法国博物学家兼传教士阿芒·大卫在北京南郊进行动植物考察,经过南苑皇家猎苑时,他发现了一群陌生的鹿。次年初,大卫用20两纹银买通了守苑的军士,换来一对麋鹿的骨头和皮毛。大卫便于1866年4月将麋鹿标本寄到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经过动物学家的鉴定,发现这是鹿科动物中的一个独立的属。大卫首次把麋鹿从科学角度公布于众,便轰动了西方各国。按照动物学界的惯例,应以发现者的名字来命名这种鹿,从此麋鹿这种在我国自古就声名卓著的动物有了新的英文名字大卫鹿(Pere David's Deer)。
 


大卫对麋鹿的发现引起了欧洲各国的极大兴趣,从1866年到1876年的十年间,英、法、德等国的驻清公使及教会人士通过明索暗购等各种手段,共从北京南苑弄走几十头麇鹿,饲养在动物园里。


1894年,永定河泛滥,洪水冲垮了南苑的围墙,方圆210平公里的皇游猎苑沦为一片泽国,许多麋鹿逃散出去并成了饥民的果腹之物。1900年秋,八国联军趁攻入北京,南海子麋鹿被西方列强劫杀一空。而那些流落于异国他乡的麋鹿,由于环境的不适应,种群规模逐渐缩小而纷纷死去。就在这时,人们发现,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乌邦寺庄园内,有一群麋鹿,这是1898年,英国十一世贝福特公爵出重金将原饲养在巴黎、柏林、科林、安特卫普等动物园的麋鹿,共计18头悉数买下后饲养于此。1914年,麋鹿已达88头,二战时达到255头。1983年底,全世界的麋鹿已达1320头,均为当初18头麋鹿的后代。


 
从1979年开始,我国的动物学家谭邦杰呼吁把流落海外的麋鹿引回中国。他的倡议得到到英国乌邦寺庄园的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的热烈响应。1984年11月,塔维斯托克候爵决定将22头麋鹿无偿赠送给中国。经论证后认为,北京南郊明清皇家苑囿南海子旧址是麋鹿重引回中国的理想地点。1985年5月,北京大兴北部的南海子麋鹿园开始兴建。如今南海子麋鹿苑内己经繁衍至800余头,种群数量得到了很好地恢复。

文字来源:北京晚报官网—北晚新视觉网 

马淑贞

图片自网络


看完故事,还真是有点想去南海子看看命途多舛的麋鹿了……


顺便在这里来个小剧透:本周四的头条我们将重磅推出一个神秘活动,敬请期待哟~

微信搜索
北晚新视觉
长按识别左侧二维码,关注我们!
微博搜索:北京晚报北晚新视觉网



举报 | 1楼 回复

友情链接